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是上海交通大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在百年电院的成长过程中,为国家培养了诸如江泽民、王安、杨嘉墀、张钟俊等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科学家、教育家和十余万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学院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信息安全工程、软件工程以及微电子科学与工程9个本科专业,聚集了一大批专家学者和知名教授。“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培养”是电院人才培养的一大特点,工程实践与科技创新系列课程已成为学校品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及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已成立团委学生会、大学生素质拓展中心等组织,帮助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学院与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Tech)、卡内基梅隆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OSU)、普渡大学(Purdue)、华盛顿大学、新墨西哥大学以及德国的柏林工业大学、法国的INSALyon、瑞士的HSR、澳大利亚的悉尼大学及墨尔本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全面合作关系,为优秀学生提供许多的海外游学机会。同时,与知名企业,如美国微软、泰克、WatchGuardBreakingPoints ALTERA、国家仪器、德州仪器及施耐德电气、意法半导体等公司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创建了一系列高水平学术科研基地。   

师资力量

       学院坚持人才强院战略,现有教职员工791名,其中教 授(研究员)193名,副教授(副研究员)260名。学院现有中 国两院院士4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14名、国家杰出 青年基金获得者18名、973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IEEE Fellow 16名。学院将师资队伍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国家 级优秀教师不断涌现,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青教 赛一等奖获得者等广受认可的名师成为学院鲜亮的标志。

学科建设

       学院现建设7个一级学科,4个学科入选教育部双一 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6个学科进入A档(占 全校工科A档学科数的一半)。2019年QS国际学科排名 中,电子与电气工程学科全球第28名,计算机科学与信息 系统学科全球第38名。学院共有国家级研究基地7个,省 部级研究基地13个,以及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 学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 养基地、国家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基地各1个。学院瞄 准国际前沿科技,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研究成果丰硕,近 五年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8项,省部级科学 技术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一流的平台和成果为学生 科研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人才培养

       学院秉持“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 力”人才培养理念,以培养卓越的创新人才、领军人物和业界领袖为目标,特色鲜明的电子信息领域人才培养模式荣获2018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创办IEEE试点班,成为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办学的靓丽名片。构建全过程、多层次、立 体化的本科生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造了连续4届5件作品获挑战杯特等奖的纪录,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 赛(MCM/ICM)、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 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国内外赛事中多次斩 获最高奖项。

专业介绍

       自动化专业:本专业所属“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为国家首批重点 一级学科。本专业面向现代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培 养具备健全人格、高度社会责任感、扎实理论基础与宽广 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在培养具有控制科学知识基础、 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技能基础之上,延伸涵盖通讯、计算 机、网络、信息处理等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使其在兼具创 新精神、批判性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的同时,具备在系统 控制、信息处理、人工智能及自动化等相关领域从事设 计、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能力。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 专业”,是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所属“电气工程”学科源于1908年创设的电机专科,开创了我国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先河,为国家和社 会培养了一批杰出的政治家、实业家和工程技术专家,电气工程学科是教育部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具备扎实的电气工程与自动化技术基础知识,从事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系统设计、自动 控制、信息处理、机电一体化和计算机应用等工作的宽口 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对接国家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在传统电气工程方向研究基础上,拓展在智能电网、大数据、能源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应用等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也是教育部首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上海交大是国内最早开展仪器科学与技术教学和科 研的高校之一,本专业所属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是国 家重点培育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档。本专业 倡导以学科办专业、科研反哺教学,瞄准国际前沿学术方 向,贯彻学以致用的培养理念,因材施教,为社会培养了 一大批具备测试计量与传感技术、精密仪器及机械、导航 制导、过程控制、信息处理、智慧医疗等综合应用技能的 复合型交叉型专业人才,本专业于2018年通过中国工程 教育专业认证。

       信息工程专业:本专业是国内最早培养无线电通信及现代电子信息 领域技术人才的专业之一,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养计划”试点专业。本专业所属学科为首批国家级重点学 科,也是首批上海市I类高峰学科,已在图像通信、光纤通 信、无线通信、遥感导航等方向上形成了优势和特色,取得 了一大批令人瞩目的标志性成果。本专业也是校内全英文 试点专业之一,6门课程列入上海市全英文示范课程,专业 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特色,培养信息工程领域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是教育部“特色专业”,所属学科“电子科学与技 术”下设“电路与系统”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两个二级学 科,其中“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为国家重点学科,在高速电路 理论与芯片设计、微纳米电子器件与微系统、导波光学与光 器件、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方向上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有 多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教学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高端的 科研成果。专业坚持“厚基础、重实践”特色,培养电子科学 与技术领域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素质的领军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所属学科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专业师资力 量雄厚,教学科研成果卓著,2018年ESI学科排名世界前 1‰。本专业坚持求实创新、面向需求、质量第一的宗旨, 以培养能适应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需要、具有开阔视 野、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专业人才 为目标,并不断顺应新技术的更新兴起以及产业的现实 需求,调整培养方向及课程体系,已形成了交大计算机 学科独有的培养特色。本专业也是学校首批全英文试点 专业之一。

       信息安全工程专业:本专业所属“网络空间安全”学科是首批国家一级学 科,也是该学科首批国家人才培养(试点)基地,已在密码 学、软件安全、硬件与嵌入式系统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云安 全与大数据隐私保护、人工智能安全、无线网与物联网安 全、区块链与金融安全等方向上形成了优势和特色,现有多 个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基地,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企业长 期开展交流合作,取得了一大批标志性成果。本专业面向世 界学术前沿和信息安全国家需求,旨在培养掌握信息安全 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技术创新能 力,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适 合从事设计、研究、开发及管理工作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软件工程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参照美国顶尖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 数据库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应用开发、大数据分析等专 业主流课程,建立了覆盖全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并通 过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将科学教育和工程教育结合,使 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及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学生 通过从操作系统、手机应用到互动游戏的设计实践,逐步 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软件工程师。本专业建设 单位已与一大批中外知名IT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校企协同育人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历届毕业生的就 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处于学校各专业的前列。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秉承“开放、融合、实践、创 新”的教育理念,着力于培养微电子专业的顶尖国际人 才。微电子,顾名思义,“微”和“电”的结合,包括集成电路 设计、制造、测试、封装、材料、微细加工以及集成电路在 高性能计算、大规模通信、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等方面 的系统工程技术。该专业依托国家首批集成电路人才培 养基地和国家示范微电子学院,拥有国际化、工业化特色 的师资队伍,建有多层次的教学实践与科技创新体系,本 专业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也是“教育部人 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信

招生办
通信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新行政楼B楼333室 (200240)
热线电话:(021)34200000
传真:(021)34207255
新版主页: http://admissions.sjtu.edu.cn
旧版主页: http://zsb.sjtu.edu.cn

医学院招办
通信地址:上海市重庆南路227号(200025)
热线电话:(021)63846590-776118
传真:(021)63853238
主页: http://www.shsmu.edu.cn

本科招生官方微信

医学院招生官方微信

本科招生微博

版权所有: 上海交通大学 通信地址:上海市东川路800号 邮编:200240 沪交ICP备2010779